南京农贸市场已经难见到豇豆的影子。刘浏摄
如此简单的快速检测能否保证老百姓吃菜的安全?柳扬摄
启动应急预案,相关检测和交易模式存在三大漏洞
三大漏洞
检测方法和交易模式均有问题
“虽然在防控豆类产品上做了很多工作,但检测结果还是出现个别批次检出禁用农药的问题。”在昨天的新闻发布会上,南京市药监局副局长华文在介绍中也自曝了南京在农产品的生产经营监管中现存的三大问题——
一是“产地准出”存在问题。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定,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应当建立农产品生产记录,应当自行或委托检测机构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进行检测,对检测不合格的农产品不得销售,但没有对千家万户的分散种植的农户提出要求,他们很多就是生产后不经检测就批发给经销户了。
二是“检测方法”有问题。一般来说,采用实验室检测的话,正常需要5个工作日,这对蔬菜日交易量在3000吨,且70%靠外地流入的南京来说,如果用实验室检测法,蔬菜的新鲜度肯定大打折扣。南京目前在各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开展的是快速检测。这种方法只能解决定性问题,主要是防止因农药残留超标而造成急性食物中毒。
三是“交易模式”存在问题。目前90%以上的批发交易都是采用对手交易模式,也就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模式,这给建立索票索证制度带来很大难度。华文解释说,尽管这几年批发市场一直在推行IC卡交易,它可以通过电子网络系统来记录蔬菜的来源和去向,目前众彩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也只在果品市场推行了该方式,还没普及开来。
五大追问
“毒豇豆”从哪里来目前依然是个谜
1、有毒豇豆产地究竟是哪里?
常州凌家塘市场否认是从他们那里中转的
昨天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被检测出来的两个有问题的批次分别是:2月11日是来自海南三亚的50公斤四季豆,24日从常州凌家塘市场购进的750公斤豇豆,对于凌家塘市场来的这批豇豆的产地,发布会上没有明确表示产地。
记者于是联系了凌家塘市场,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孙明表示,南京官方并没有与之取得联系,他们也是从媒体的报道中看到有毒豇豆是从这里中转的说法。“我们调查后发现,不是从我们市场来的。我们市场的豇豆都是集装箱装散卖的,但是南京发现的那批,都是泡沫装箱的。”
记者从凌家塘市场得知,这里的豇豆产地以福建为主,这与此前众彩检测中心的工作人员徐菊淮提到的送检豇豆的产地不谋而合。不过对于“福建产”,南京市众彩农副产品批发中心副总经理范兆龙表示,由于24日市场开始对产自海南的豇豆进行重点监测和调查,并发布了禁止的通知,因此也可能是商户掩饰了豇豆的产地,才出来了这么个“福建产”。
记者了解到,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定,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应当建立农产品生产记录,自行或委托检测机构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进行检测,对检测不合格的农产品不得销售。
不过相关部门表示,由于这个规定中,并没对千家万户的分散种植的农户提出要求,这也就给流通环节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究竟这个批次的豇豆是从什么地方来的?目前并没有得到确认,而且相关部门似乎已经停止了调查。
2、禁用农药到底该怎么检测?
快速检测法对农药低于2毫克/公斤测不出来
此次“毒豇豆”被发现,事实上都是在进入批发市场时通过了市场的检测,但是均没有被发现。
记者了解到,市场所用的检测方法叫做快速检测法,只能解决定性问题,防止因农药残留超标造成的食物中毒,它对于水胺硫磷的灵敏度是2毫克/公斤,低于2毫克/公斤是快检检不出来的,而此次被检出水胺硫磷含量最高是0.14毫克/公斤,可以说对于“水胺硫磷”,快速检测法基本上是束手无策的。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地区所采取的农产品检测,都是使用的这个快速检测方式,这也是为什么之前武汉市场也流入有毒豇豆。
据了解,此次这批有毒豇豆和四季豆都是在南京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被检测出来的,所用的是实验室检测方式。不过,据说这种方式下,用国产的仪器检测,差不多需要5个工作日才能完成,而经过5个工作日,对于南京市场这样每天蔬菜的交易量在3000吨且70%靠外地流入的,蔬菜可能已经完全坏掉,至少新鲜度肯定会大打折扣。此次农林局能够在12小时之内得出结果,是因为采用了进口的价值100万左右的设备。
那么,即便是新建的检测中心配备了这种可以在短期内检测出来的设备,那么对于物流中心之外的其他规模比较小的露天的批发市场,配置这种设备恐怕是想也不敢想,如此说来,想要彻底地检测出农产品农药残留,似乎还长路漫漫。
3、政府部门每月一检怎能“防毒”?
财政资金不足限制了每次抽检样品的数量
这次毒豆事件还折射出来的一个问题,就是政府部门检测的尴尬。记者了解到,对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要求对每个批次的蔬菜进行检测,合格之后才能进场,至于农贸批发市场的检测,受技术条件和方法的限制,毕竟没有实验室5天的检测来的那么准确。但作为政府主管部门,比如农林局都是每月一次实验室检测,这种每月一检能够起到多大的监管作用?
农林局质量安全处处长施泽平表示,抽检的检测成本太大,每做一个样品要花2000元,而农林部门每年的专项检测资金是200万,财政资金不足,限制了抽样的数量。
“所以农林部门的抽检就特别采取了一些技巧,即以品种和季节来分类,比如,1至3月,南京以南方蔬菜的豆角等为主,那么就重点检测豆类、茄果类,这类产品主要以农药残留的多少为主。那么到了夏天,就重点抽检虫害比较多的叶菜类。”施泽平介绍说。
4、批发商替生产商背了“黑锅”?
两位经营户能否追溯赔偿尚未明确
记者了解到,此次被检查经营有毒蔬菜的两个商户都是众彩市场的,对于如何处理他们,许多市民也颇为关心。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讲,他们也是无心之过,又能否找相关的地方进行索赔呢?
南京市工商局副局长王之熙介绍说:“针对这两个经营户,我们将依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规定对他们进行处理和处罚。这个已经在进行立案走程序了,结案以后就要处罚到位。”
但从目前情况看,似乎是要批发商户来承担责任,对于现在这两个出事的商户能否追溯赔偿,相关部门也没有明确表示。记者了解到,根据相关法律,农产品质量安全出了问题,第一责任人应该是生产企业和生产基地。但现在生产企业和生产基地还是一个谜。
至此,记者不禁要追问,第一责任人应该承担什么责任?而他们又怎么会在种植中采用到这种禁止销售的农药?而既然已经被禁止了,为什么这种农药会进入流通领域?检测如此困难,为什么不能在生产环节就做好控制呢?
5、反季节蔬菜更易出现农残超标?
反季节蔬菜确易出现虫害,种植户因此多用药
豇豆和四季豆本应是炎热的夏季才有的菜,但在冬季的市场上却屡见不鲜。如今市面上反季节的蔬菜还有很多,西红柿、辣椒、茄子、黄瓜、韭菜等等市民常吃的菜其实全是反季节的,不少人甚至难以辨别究竟哪种才是当季菜。
此次被查出农残超标的豇豆和四季豆,跟它们作为反季节蔬菜的身份是不是有关呢?众所周知,夏季的湿度、温度、光照等自然条件比冬季更适合病虫害的存活,这也是为什么夏季许多市民在挑选青菜的时候比较喜欢买带有虫眼的,而冬季的青菜则基本没有虫眼的原因。
对反季节蔬菜而言,由于主要是在大棚内营造出了类似春夏季的气候环境,因此很容易出现夏季常见的虫害,也是为什么会监测出水胺硫磷这种高毒杀虫剂。而种植者也会因此较多地选用各种杀虫农药了。
专家表示,事实上,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很多,现在市面上流行的生物农药就是治标又治本的途径之一。生物农药不仅完全无害,效果跟其他农药也差不多,价格也仅仅略高,如果菜农能尽量多地选用这种农药,对于农产品的安全将会是治标又治本的方式。
(本文来源:新华报业网-扬子晚报 )